文/金错刀频道张一弛
有圈子就有江湖,而江湖里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二手车电商江湖,是中国互联网近年来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
最新的故事是,7月12日,优信官方宣布,将旗下金融业务与GoldenPacer(58金融)合并升级。
合并升级是什么概念?
就意味着优信彻底剥离了金融业务,自此将成为一家纯粹的二手车电商公司。
这倒颇有优信的行事风格——在二手车江湖里,优信一直自成一派,在行业盛行C2C时坚持B2C模式;在城市混战时率先推出全国购,打了竞争对手个措手不及;这一次,又率先剥离金融业务,先发制人。
整个二手车行业都靠金融盈利,优信胆子够大。
互联网擅长数据拷问,优信也确实搅动了市场:在官宣之后的第一个美股交易日,优信股价一路攀升,盘中一度涨20%领跑中概股。
之所以有底气剥离金融业务,是因为优信手里还有三张底牌。
1
聚焦B2C,做纯粹的电商平台
更聚焦B2C业务,是优信在剥离金融业务之后打出的第一张底牌。
与其说主动打出,不如说国内二手车市场本身竞争早就开始进入广告大战+商业模式厮杀的双重困境。
二手车电商掀起了一轮丧心病狂广告战,年,二手车电商广告投放总额超过8.5亿元,年达到12亿元,年广告战继续升级,广告总额超过50亿,年全年预计超过亿。
年优信也卷入了这场战争,投入13亿元。事后CEO戴琨都多少有些心有余悸,“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很血腥了,一年能烧十几亿元广告费,基本上就是我拿血呲你,你拿血呲我,不能再狠了,有点不行了。”
优信创始人戴琨
但用营销换流量互联网模式,在二手车这个行业中,却不太行得通。
逻辑很简单,低频程度仅次于房产,在一次购车后,很难指望用户在短时间内重复甚至多次消费。
商业模式的厮杀也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互联网想要改变线下产业,惯性思维都是减少中间环节,打破信息不对称。
可在实践过程中,没有中间商的C2C交易给电商平台挖了个大坑。
二手车业务利润本来就低,C2C又极难保证事故车、问题车等难以发现的质量问题,加上前期的广告烧钱大战,根本无法支撑。
这造就了这种局面:中国的汽车互联网平台开始快速金融化,必须借助金融,汽车电商才能赚钱。
不过,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就摆在眼前:汽车互联网平台正在变得越来越重,一方面对线下的渗透越来越深,另一方面需要承担的金融风险越来越高。
到底是一家互联网电商,还是一家金融公司?这成为江湖里逃不掉的灵魂拷问。
因此,剥离金融业务之后轻装上阵的优信,B2C模式的王牌价值自然就突显出来。
C2C是把中间环节干掉了,但是却忽略了中间环节提供的价值。而B2C模式,则是把去除中间商变为赋能车商。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处理优势,在海量车商和海量消费者之间快速形成有效匹配,由此真正做到把互联网嵌入传统行业,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
也就是说,回归电商身份之后,优信互联网基因和背景,决定了它既有敏锐的用户嗅觉,能准确提炼用户真实需求,又有优秀服务能力和推动能力,给予了二手车商更多的销售线索,车商愿意把大量的车源搬上优信。
避免了瓜子等重资产、重运营的交战,解决车商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用户的需求痛点。
2
全国购,打破同城厮杀那堵墙
解决了商业模式的问题,优信还必须解决如何盈利的问题。
优信的全国购业务,是优信近年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创新,也是优信份量最重的那张底牌。
年6月15日优信宣布启动“全国购”,以后用户在购买二手车时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比价、买车。
这样一个的动作之后,很多美好的事情就开始发生了:
1.把B2C的价值放大到极致
对于二手车市场来说,在这之前,中国的二手车交易受到地理区域限制,比如北京的车辆只能在北京交易,即便是互联网的进入也没有解决这个痛点。
在不同的区域中,二手车不只存在着供需上的数量差,也存在着供需上的价格差以及品牌上的偏好差,因此,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全国购”使优信从单纯的撮合平台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服务商和导购等场景支配者的角色。
2.把用户体验优化到极致
对于用户来说,全国购的推行,让异地买车变得就像在淘宝买东西一样简单。
只需上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