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是富有个性,具有表层和里层结构,如何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说到民俗的结构,有论者谓“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产品、劳动创造的生产生活表象,往往是民俗的表层结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制度、组织和人际关系以及依附于它们的原理、原则、规范等,则是它的中层结构;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的文化结构,那就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人伦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这后一种是更为深沉层面上的民俗底蕴,一旦形成就长期绵延,很难变更。但是,如果仅仅是指出其浅、中、深的层次,未免过于简单,失之宽泛。人类在不同时空创造的民俗文化,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两个侧面的结合上说明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物质产品-美食

我以为,“民俗”虽然只是一个很概括的名词,在研究理论时当然要撇开具体的民俗事象,进行高度的抽象;但是在具体的对民俗事象进行分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构成民俗成因的具体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民俗的具体事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细粒。然而,正是无数的颗粒,才组成了人类民俗的无限丰富性和无限多样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民俗是无数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个性的文化事象的某种集合。民俗的具体事象,既是一个点,这个点又如同几何学上的点一样,它绝不是孤立的一个点,点连成了线,线又组成了面,在观察任何民俗的具象问题时,都不可忽略民俗是由点面组合而成的一种组合系统。

物质创作-玩具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举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例子。古代闹房习俗的现代遗留。同样是闹新房的习俗,各地的情形又呈现出不平衡的情况,例如,在中原汉族居住的广大地区,闹新房是婚礼中的高潮。青年们往往在这时施展挑逗、戏谑新郎新娘的才华,弄得一些新郎新娘哭笑不得。然而,如果当你走进苗家村寨,参加苗家儿女的婚礼时,这种闹新房的举动却是万万使不得的,否则就是“失礼”,弄得不好,还会被主人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苗族婚礼

苗族闹新房的仪式是独特的,它不像其他民族闹新房时向新娘要糖、烟、茶、葵花、瓜子、毛巾之类的东西。他们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纠来缠去,目的是要新娘为自己端一盆洗脚水。只要得了一盆洗脚水就心满意足了。花费一番口舌换取一盆洗脚水,在一些其他民族的人看来可能不太合算,而苗族兄弟闹新房时,胜利者和失败者一时间却常常因此得意洋洋或者懊丧不已。苗族闹新房并非只是作弄新娘逗趣取乐,用苗家的话来说,主要是“考才”,以此来试探新娘是否聪明,口才如何?如果新娘不善言谈,只好“不战而降”,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地为闹新房的兄弟们逐一端洗脚水。有谁能想象将对新娘的考验与“端洗脚水和倒洗脚水”连在一起呢?好像不能简单地将这些具有不同特点和个性的民俗事象斥之为“陋俗”。

苗族闹新房

如果细细探究起来,可以说它们既是中国不同民族婚礼仪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它们又是不同民族相同的传之已久的文化表现。在中国历史上,闹新房又称“谑亲”、“戏妇”、“暖房”,在我国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西汉人仲长统在《昌言》中记叙道:“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情欲,宣淫供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到了晋代,闹新房的习俗更加发展,有人叙述此事时与道:“世俗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为鄙渎不可忍论。或蹙以楚挞,或系足倒悬,酒客酗酗,不知限制,至使有伤于流血、蹑折肢体者……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亲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或裳而针其肤,或脱履而规其足。”

古代婚礼

闹新房的习俗有时甚至闹到很荒唐的地步,这在中国历朝历代几乎都存在过。闹新房的习俗虽然只是民俗中的一个点,但这个“点”展现的却是一个“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和各个民族中婚俗的不同“景观”,就其渊源而言,它折射出人类婚娶习俗悠长的历史过程。根据许多专家的考证和分析,闹新房的习俗最初来源于原始时代的掠夺婚,是掠夺婚俗在文明社会的痕迹之一。原始时代盛行“抢亲”习俗,当时,去别的部落抢亲并不是单枪匹马的行动,而是纠集一定数量的族人一同去抢。抢来的新娘被视为氏族的共同财富,因此,在被抢来的女子未在这个氏族成亲之前,凡是参与抢亲的人员都有恣意戏弄这个女子乃至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权利。

非洲部落抢婚

但是,一旦被劫女子与发动抢亲的男子成亲,部落其他男子便不能再与之发生性行为了。这是因为,抢掠婚时代是人类婚姻向个体婚制过渡的时代,也是私有制逐渐产生的时代,禁止已婚妇女与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主要是从维系家庭财产等方面考虑的。这样一来,原先那种恣意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不得不结束。但另一方面,部落里的人们又并不因为被劫女子成婚而迅速改变对其原来作为部落“战利品”的看法,男人们过去那种与之随意交欢的意念和行动也并不因此完全消失。

少数民族抢婚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矛盾:即对性的需要和对性的限制;女子被视为部落“战利品”和她即将成为本部落成员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新婚礼仪上突出地表现出来。人们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保证既不伤害部落成员感情,又不致破坏一个新的家庭的建立、妨碍私有制的发展。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最终找到了在新婚之夜戏弄新娘,通过闹新房来发泄自己的情欲这样一种协调、解决矛盾的方法。正是因为人类社会普遍经历过原始掠夺婚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时期,所以作为这一阶段的文化遗留也就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了。

参考资料

《中国民俗学通论》

本文乃作者“刘力家常厨味”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下次不见不散~




转载请注明:http://blog.hzbdfjk.com/jbzs/4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