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双眼皮基因从何而来李雪展家常事

现在网上很流行一个说法,那就是以兵马俑都是单眼皮来推导出古代中国人都是单眼皮,所以双眼皮是外来基因。本人在这里可以明确指出这是不求甚解的胡说八道,双眼皮跟单眼皮一样都是中国人固有的外貌特征,并非什么外来基因。接下来就从考古学、遗传学和体质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兵马俑不仅有单眼皮而且也有双眼皮

很多去秦陵参观的游客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兵马俑都是单眼皮。再联想到中国古代仕女图里的人物基本都是单眼皮,于是他们自然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古代的中国人其实都是单眼皮。他们又继续推论,今天的中国人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那么双眼皮肯定是外来的血统。

表面上看上面的推论很有道理,但是其实有很大的纰漏。因为这只是以一些表面现象做的肤浅推论,并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严谨考证。游客在博物馆看到的兵马俑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侵蚀,并非其原本的模样,以一个失真的东西进行推论难免会出现错误。

我们知道兵马俑是极其精美的写实主义作品,古代工匠对其细节的考究制作可以说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例如不仅将秦军将士的头发和发髻装饰细致雕刻,而且连鞋底的防滑圆形针脚都完美展现。所以说像双眼皮这种细节自然不会放过。

不过呢,秦代工匠表现兵马俑五官上的特征时所使用的技法除了手工雕塑以外,还用到了用颜料描绘。而这个双眼皮就是用线描的,而不是雕塑的。兵马俑在出土的时候其实都是布满彩绘的,但是由于跟空气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两千多年前的颜料很快就脱落消失了,这自然也包括描绘双眼皮的那一条墨线,所以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看到的兵马俑就都变成单眼皮的样子。

很多刚刚出土的兵马俑面部还保留着勾画双眼皮的墨线,下面这张图就是在彩绘脱落之前拍摄的,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秦代工匠描绘的双眼皮,而且兵俑的睫毛也是用墨描绘的。

所以说,根据兵马俑出土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军将士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跟今天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

单眼皮和双眼皮都是先祖的遗传特征

借助近几十年迅猛发展的基因可续我们可以知道单眼皮和双眼皮都是非常古老的遗传特征。今天科学家借助对全球人类DNA的检测和分析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人类演化谱系,而携带最古老遗传基因的族群就是生活在南部非洲的桑人部落,他们是研究人类进化史的活化石。

桑人的生活方式几乎和十几万年前没有任何变化,发展水平还处于石器时代,今天仍然在荒原和草原地带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男人主要负责外出狩猎,为部族提供肉食。女人们则以四至五家为一组,采集一切可食用的植物的根、茎和果实。

桑人的语言也是最原始的,很多词汇在正常发音的同时还需要用舌头与口腔唇齿摩擦而发出“嗒嗒”或者“嚓嚓”的声音。所以桑人的语言也被称为“咔嗒语言”(ClickLanguage),这种发声方法产生于人类的发音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时,所以说布须曼人保留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形态。

桑人的父系基因,被称作A类型,而母系基因被称作L类型,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基因都是最古老的。研究显示,桑人父系基因与其他后续产生的类型基因的分化时间在18.8万年前到11.2万年前之间,母系基因的分化时间在17万年前左右。也就是说桑人是人类始祖的直系后裔,其各方面生理特征都保留了早期人类的形态。

桑人的外貌特征非常特别,跟传统意义上的非洲黑人差异极大。他们的皮肤并不是黑色,而是呈黄褐色,面部扁平,眼睛细小。显而易见,桑人在五官上与黑种人和白种印欧人差异极大,倒是和亚洲的蒙古人种类似。也就是说今天的黄种人更多继承了十几万年前人类先祖的外貌。

再来说说本文的重点单眼皮和双眼皮,在桑人中既有双眼皮也有单眼皮,而且桑人的双眼皮基本以内双为主,跟今天的东亚人很相似。所以说中国人单眼皮和双眼皮都是继承十几万年前先祖基因的表现。

现代中国人北方单眼皮多而南方双眼皮多的原因

根据目前考古学和基因科学的研究成果,基本可以确定现代中国人是由两个族群融合而成的。大约在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离开非洲迁徙到了中东地区,然后穿越伊朗高原、印度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最终于距今6到5万年前来到了中国南方的岭南地区。由于他们是最早到达东亚的智人族群,所以网上一些文章称其为老亚洲人,我们这里也姑且采用。

老亚洲人部族从岭南逐步向北扩散,大约于距今5到4万年前进入湖南的湘江流域和江西的赣江流域。随后他们继续往北迁徙扩张,先是进入湖北的江汉平原、安徽的皖南山区,再抵达湖北和河南之间的南阳盆地和江苏的江淮平原,最终在3万年前左右占领华北平原、山东丘陵、西北的黄土高原等北方地区。

老亚洲人部落自南向北迁徙的时候,地球正处于末次冰期,这是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被大冰原所覆盖的一段持续了几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个时候南方长江流域分布着针阔混交林,寒冷程度如同现在的东北地区。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覆盖着清一色的针叶林,阔叶树的比例极少,其寒冷程度与今天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不相上下。覆盖在这里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针叶林,阔叶树的比例极少。

当然,在末次冰期并非一直都保持着一致的低温气候,期间还是出现了多次气温回暖冰川消退的情况,老亚洲人部落正是利用这些暖温期向北扩张的,不过总体来说气候还是非常寒冷的。而为了适应这种极端的自然环境,他们的生理特征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来到中国的老亚洲人部落携带C类型和D类型父系基因(C系为主,少量D系),以及M类型母系基因。C类型和D类型都是在前面提到的非洲桑人所携带的原始A类型父系基因的基础上发生突变而产生的,而M系母系基因则是桑人原始L类型母系基因突变发展而来。

父系血统为C、母系血统为M的老亚洲人最初的样貌应该和非洲桑人差不多,但是由于长时间在寒冷地区生活,他们的外貌开始改变。

首先肤色变得越来越浅,浅肤色基因使得人们在冬季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合成维生素。其次,身体变粗胖,面部越来越肥厚,变成所谓的大饼脸,其作用是储存脂肪抵御严寒。第三,上眼皮里面的脂肪堆积越来越多,把眼窝填平,眼球被包裹在脂肪组织中。这就导致几乎全是单眼皮,双眼皮的发生率极低,眼裂变小,形成所谓的眯眯眼。脂肪铺垫的浅眼窝大大缩小了受风面积,较小的眼裂降低了体液外露的程度,眼窝附近较多的脂肪以及较厚的眼皮,降低了对外的热辐射。这些细微的变异特征都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持眼部温度,使研究能够在极低温下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在低温环境中的生存几率。

目前北方地区的一些民族携带有高比例的老亚洲人部族父系C类型和母系M类型基因,例如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他们的主要外貌特征基本都是易胖体型、面部较为肥厚、普遍高颧骨、单眼皮占主导地位。而这其实就是在几万年的时间长河里为适应寒冷气候而产生的进化结果。

接下来介绍第二批进入东亚的人群。当老亚洲人部族扩张至东亚时,另外一支走出非洲的智人部落停留在西亚伊朗高原和南亚印度平原西北部的区域,并在此繁衍了几千年。由于他们的后裔发展到整个欧亚大陆,所以我们称他们为「原始欧亚部落」。

原始欧亚部落携带F类型父系基因,以及N类型母系基因。F类型基因和老亚洲人部族的C类型基因具有共同祖先,都是前面提到的原始A类型父系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原始欧亚部落的N类型母系基因同样和老亚洲人部族的M类型母系基因具有共同祖先,源自非洲。

原始欧亚部落在西亚和南亚地区生活的时候外貌也发生了改变。他们的肤色变浅,棕色皮肤演化为浅棕色皮肤。颅型变得狭长,鼻梁变高,眼窝变深,相比生活在非洲的祖先双眼皮特征更加明显,面部更有立体感。

从距今5.5万年到4万年这段时间,原始欧亚部落的基因突变发展出好几个不同的分支类型,这些新族群逐渐扩散到中东和欧洲等地。而其中还有一个分支向东迁徙,大约距今4.5万年前穿过印度北部地区,来到了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此时他们的父系基因突变为NO类型,之后NO类型又分化为N类型和O类型。

在东南亚生活了大约1万年时间后,人口繁衍已经达到饱和,超过当地的承载力。于是距今3.5万年前左右这支部落开始向北迁徙,进入中国的岭南地区。为了与前面提到的老亚洲人部族区别,我们称呼这支来到中国的新族群为新亚洲人部族。

前文提到老亚洲人部落早在6到5万年前就开始在岭南地区生活了,所以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根据考古发掘结果,可知当时新亚洲人部族已经掌握了弓箭技术,而岭南的老亚洲人部族还只会使用落后的标枪和投石索,也就是说两个族群的战争技术有代差。

操着弓箭的新亚洲人很快席卷岭南,众多老亚洲人部族男性在抵抗入侵者的战争中死掉,剩余的部落被驱逐迁往更北的长江流域,只有少部分偏远山区的部落得以幸免。那些失去男人的老亚洲人部族女性则被新亚洲人部族所吸纳,产生了混血。当然那个时候的混血规模还不是特别大。

新亚洲人部族占领岭南地区并在那里发展了一万多年后,东亚地区迎来了一次巨大变革,那就是末次冰川期的结束。距今1.8万年前左右,全球气温开始由低谷慢慢回升,天气越来越暖和,北方地区开始变得适合生活。岭南的新亚洲部族开启了北上扩张的征程。

此时,老亚洲人部族分布于岭南以北的整个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新亚洲人部族与他们的碰撞迅速展开。到达湖南的湘江流域后新亚洲人部族成功驯化了水稻,发展出了农业。有了更加充足的食物供给,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这使得新亚洲人部族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于是在两个族群的第二轮对抗中老亚洲人部族再次落败,历史再次重复,男性在战争中死亡,女性成为俘虏并最终被新来的族群所吸纳。

最后新亚洲人部族完全占据了东亚大陆包括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内的核心区,而老亚洲人部族则被迫迁往偏远的北方地区。大量老亚洲人部族的女性融入新亚洲人部族,越往北走混血的程度就越深,以至于最后新亚洲人部族的母系血统至少一半以上都是老亚洲人部族的M类型及其下游分支。

老亚洲人部族的母系基因全面融入导致新亚洲人部族的相貌发生了明显改变。来自原始欧亚部落的立体五官不再那么明显,鼻梁不再那么挺拔,眼睛变小,单眼皮数量增多。原本狭长的头骨形状也变得偏圆一点,但还没有变成老亚洲人部族的宽颅骨。通俗来说,就是瓜子脸变成了鹅蛋脸,但还没有变成大饼脸。

在经过了长久的融合后,融合了新亚洲人和老亚洲人两个部族血统的现代中国人最终诞生。混合后的人种特征为肤色呈白色或暗白色,发色为黑色或棕色,鼻梁高度中等,面部扁平度中等,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而且越往北单眼皮越多,而越往南双眼皮越多,因为北方保留更多老亚洲人部族母系血统,南方则是以新亚洲人部族母系为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经过漫长的民族迁徙和大融合,中国境内所有民族都是两个族群混血的产物,并不存在所谓的纯血人,区别仅仅是两个部族血统的比例多少不同而已。

感谢阅读,欢迎留言和点赞,别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