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时代科技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这两天心情应该是“坐了一趟过山车”,由喜获2.5亿元C轮融资到如今被指造假的焦头烂额。
世界第五颗国产自研浏览器内核Redcore,来自谷歌
这几日,红芯浏览器造假成为了科技圈最热门的事件。简言之,8月15日,名不见经传的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而在公布融资消息之后,红芯在一篇新闻稿中如此描述自家产品“红芯…全力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国产自主”、“世界第五”等字眼,无疑博取了诸多普通群众的眼球。然而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行业人士经过实测,在红芯浏览器安装包中发现大量与谷歌Chrome浏览器一致的同名文件,包括Chrome的图标文件、版本号等,并且其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原始文件名显示为chrome.exe。这些信息表明,这款打着上述旗号的红芯浏览器,实际上就是一款将谷歌Chrome内核重新包装的产品。
不过我们并不能将其定义为山寨产品,因为谷歌很早之前就将推出了Chromium开源项目,并且不要求其他厂商二次开源,也就是说,大家可以直接拿去用。因此目前国内主流的浏览器(、QQ、UC等)均采用的是谷歌Blink内核。但是,这些公司都遵守了开源协议,主动标注了自家产品是基于Chromium项目打造。显然,红芯此举被外界一致认为是第二个“汉芯事件”。
红芯官方回应来了,2位创始人硬刚“第二汉芯”言论
面对诸如“谷歌浏览器换层皮”“第二个汉芯事件”等言论传播面越来越广,红芯以及其2位创始人终于先后向外界交出自己的“答案”。首先,红芯官方先后于16、17日发布两则回应,前条声明表示“红芯浏览器内核确实是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在其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但不同于传统浏览器,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设计。”而在见势不对之后,第二条回应则直接变为“在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与此同时,红芯CEO陈云峰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被外界比作汉芯感到憋屈,其表示“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都是我们移动化和安全的技术给客户创造价值而获得的。”言下之意,红芯并非像汉芯一号那样,是为了骗取国家研发费用。
而红芯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高婧则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本身就是包含Chrome在里面,并不是说我们去抄袭,所以说我们是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去做创新。”
明为国争光,实为中饱私囊
毫无疑问,这种混淆事实、颠倒黑白的回应,自然是经不起一丁点儿推敲。想必如果牛顿知道自己语录被用作此处,应该“棺材板都按不住了”。那么,为什么诸如“汉芯”、“红芯”这类事件屡禁不止?私以为或许是因为这几点原因。
首先,项目背后推手的急躁,让这些别有用心之徒钻了空子。以红芯为例,陈云峰作为一名在微软IE浏览器部门工作过的“懂技术人员”,对于浏览器领域的开源及相关资源如何使用自然是非常熟悉,要不然也不会提出“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火狐Firefox之外的第五家独立内核”。但是,为了在资本方讲出更好的故事,其在中心拒绝令事件爆发之后,第一时间将公司更名为“红芯时代科技”,并且将公司主营业务转向了浏览器方面。因此有了近期的2.5亿元融资,以及造假的“红芯谷歌浏览器”。
其次,虽然我国对于这类“知假造假”事件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定,但是与巨大的利润比起来,惩罚力度显然不成正比。以汉芯为例,这起被称为中国科研历史上最耻辱的造假事件,据悉最后也只是汉芯主要当事人陈进被解除上海交大院长职务,撤销教授任职资格,并且追缴相关费用,甚至都没有受到法律制裁。毫无疑问,这种成功则名利双收,被揭发则不痛不痒的结果,自然会促使一批又一批的红芯们出现。
最后,我们都希望祖国能够早日拥有核心技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起平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通过这些虚假的红芯们来自欺欺人。事实上,无论是《人民日报》发文痛批浮夸体,还是华为任正非老先生表态,芯片急不来的,不能泡沫式地追赶等,都反应出我国是承认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但却不惧差距。因此,这些明面上打着国产自研旗帜来“为国争光”的公司们,实则才是真正的“丢人现眼”。最后,对于红芯以及其两位创始人的官方回应,大家又是怎样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