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传统最大又最隆重的节日。在竹乡广宁,其风俗习惯各地相差无几,但地方特色、城市与乡村略有差异,乡下的年味最浓,气氛最热闹,也是在城市里无法感受到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乡下人称“祭灶君”,亦称过“小年。家家户户从这天起,人们纷纷为过大年作准备了,开始打扫屋内外卫生,清除旧年遗留下的“晦气”,等待迎春纳福。
乡下一些农户,从小年开始,仍保留旧传统,晚上在厨房灶台上点“灶灯”的惯例。但与以前不同的是,过去用灯盏盛些香油作燃料,放上一条灯芯草点燃,一直让其亮至年三十晚,并用酒肉供灶神升天,其意是请灶神向玉皇大帝奏明人间疾苦,待年三十灶神下界后,传玉帝旨意,降福人间。现科技先进了,人们普遍不点香油灯了,改为用电腊烛替代。
从过小年到过大年,这短短几天时间里,人们纷纷到乡镇集市或县城采购年货,臂如购买些平时少吃的食品,好比干鱿鱼、干墨鱼、发菜、蚝豉、冬菇、红瓜子等等之类以及选购年画、对联、炮竹烟花等等,此时家家户户陆续开始舂白糍、炸油糍、炸角仔、米枣等,为过好大年做足充分的准备。
到了腊月三十“除夕”,这一天,人们早早起床,把屋内外布置一新,屋大门口两侧贴上对联,大门上方贴上门神,屋内大厅墙壁贴上年画,在大厅里摆盆年桔或年花,以增添过大年的喜庆气氛。
除夕晚,全家老少喜气洋洋吃年夜饭,菜式十分丰盛,有鱼有肉、山珍海味,样样俱全,肉食全是农村用谷、米、菜饲养的土猪、土鸡、土鹅、土鸭。一家人慢慢品尝美酒及美食佳肴。温馨的一家人,充满祥和气氛,其乐融融。
年夜饭后,老人坐在大厅电视机前观看央视“春晚”节目;年轻人与邻居兄弟、三两知己谈论国内外大小事情,交流一年来的收获;小孩们兴高采烈走出屋外燃放炮竹、烟花,照亮夜空,又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除夕夜,年轻小伙子通宵达旦,继承旧传统“守岁”习俗,深夜十二点子时一到,家家户户燃放大编炮,响声不断,震撼夜空,烟花炮竹声一直响至天明。
正月初一是新春佳节首日,正式步入过大年,大人小孩都穿上斩新衣服吃早点,大年初一的早点也比较传统,大人们吃的早点是“广宁特产白糍”,炮制方法有鸡蛋煎白糍、白糖黄豆粉沾白糍、还有用广宁特产大芥菜滚白糍汤,这就要看各人爱好了。小孩子们吃的即是广宁著名特产“广宁云呑”,吃过早点后,左右近邻人们笑容滿脸、喜气洋洋互相登门祝贺新年的到来,相互祝福“恭喜发财”!长辈向晚辈派发“红包、利是”,晚辈热情恭祝长辈“身体健康!大人祝愿小孩“学业进步”!“岁岁平安”!整天,村村寨寨,炮竹响声连连不断,把新年气氛推向高潮。
到了年初二,年轻夫妻带上小孩拜访岳父岳母、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初三、初四拜“六亲”,这些拜年礼节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过了十五日,这个年算基本结束了。
从年初一直到十五元宵节,在乡下随处可见,锣鼓喧天龍狮表演或龍狮上门拜年。乡下过大年是十分热闹的,所以城里人都喜欢回乡下过大年,在乡下才能真正体现继承中华传统,保存中华文化的韵味,这也是竹乡广宁人的年味!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来源:用户名万年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