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移动浏览器发展至今已历经三代。从2G时代成长起来的用户对Opera一定不陌生,作为一个成立超过20年的浏览器老字号,Opera自诺基亚时代起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头地位。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3G、4G时代,老大哥Opera却开始走下坡路。
国外浏览器何以越发水土不服?
2G时代,由于流量费用昂贵、网速缓慢、手机分辨率低等缘故,移动设备浏览PC网页的体验非常糟糕,再加上当时缺少适用于移动设备的WAP网站,催生了一批作为网页转换工具的浏览器。Opera藉着高效小巧、省流快捷的特点受到追捧。但成于此,败于此,随着硬件的迅速更新迭代、安卓系统升级后各种优质APP被推出,功能单一的Opera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浏览器日渐增加的需求。
Opera对国内网站兼容性极差也是长久以来最受用户诟病的问题,再加上没有页面转码、字体不适应,导致手机网页内容排版十分混乱;同时还缺乏对网银等插件的必要支持,对于主要浏览国内站点的用户来说体验非常糟糕。
其次,Opera开发了非常多的版本,若在应用商店搜索“Opera”可得到Opera、Operamini等10多个的搜索结果,过多的版本增加了用户对Opera的认知门槛,也降低了品牌的辨识度。此外,还有不少用户反馈Opera存在卡顿,推荐页面广告过多等问题。
Opera没有对国内用户需求进行本土化,设计和功能上的不贴心使用户渐渐流失。年之后Opera的市场份额一再被瓜分,开始呈现出衰落之势,一代枭雄最终陨落,并于去年11月被收购。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Chrome、FireFox等国外浏览器身上,虽有简体中文版,但并未就国内用户使用习惯进行本土化。比如Chrome由于服务器在国外,用户甚至不能使用最重要的云同步功能。国外浏览器没有入乡随俗,根据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定制,导致它们在国内市场风光一时之后只能偏居一隅。
本土浏览器后来居上,步步逆袭
移动互联网进入安卓时代后,国内浏览器兴起,鼎盛时涌现了50多个浏览器品牌。凭借着对本土用户需求、使用习惯的准确把握,以及不输于国外浏览器的用户体验,多款优秀本土浏览器脱颖而出,成功逆袭水土不服的国外浏览器。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Q1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极度监测报告》显示Opera、Chrome两个全球最大的浏览器在国内的用户活跃仅排在第六、七位,而国内有着10多年的运营经验、技术基础的UC团队凭着对本土市场的洞察,推出的UC浏览器超越国外浏览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上连冠多年,旗下的子品牌夸克浏览器另辟蹊径,在极简浏览器这一垂直领域也同样获得了众多用户的认可。艾媒咨询关于浏览器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排在前四位的皆为本土浏览器。那么,本土浏览器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对国外浏览器的逆袭?
一、高速省流去广告,国人核心新诉求
有调查显示启动速度、广告过滤、安全性等是国内用户在选择浏览器时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