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而后立的典范新版Edge浏览器为何体验

上周,微软宣布将停止对经典版Edge浏览器的技术支持,彻底导向基于Chromium的新版Edge浏览器。

经典版Edge是微软在推出Windows10时一起推出的预装浏览器。微软在经典版Edge上做出了许多体验优化,比如更契合Windows的UI布局、更适合触控操作的右键菜单、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步功能等。但由于它使用的“EdgeHTML”内核是基于老旧的IE内核上修改而来,且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在网页性能和兼容性上都被Chrome远远甩开。

因此,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微软干脆舍弃了经典版Edge,全面倒向了Chromium。

Chromium是谷歌主导开发的一个开源项目,第三方可以在Chromium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浏览器版本。Chrome作为目前全球占有率最高的浏览器,其实也基于Chromium,只是加入了一些谷歌专属的技术与功能。

现在我们常用的国产浏览器,大部分都基于Chromium,比如QQ浏览器、极速浏览器等。如今微软自家的官方浏览器Edge也加入了这个大军,并且在适配新版本上做的比谁都快。我自己电脑上的Edge内部版,甚至在Chromium版本号上超越了稳定版的Chrome,微软的肝力恐怖如斯。

在转换到Chromium内核后,新版Edge浏览器在兼容性上已经完全追平了Chrome,并且Edge原本就优秀的同步体验也一并保留。并且可以直接导入Chrome中所有的书签、Cookie甚至扩展程序。许多社交平台上的硬核浏览器用户都纷纷表示“新版Edge让我抛弃了Chrome”;甚至知乎上有人专门为了新版Edge开了个问题:“为什么都在夸新版Edge?”拥有个回答。

为了探秘大家吹爆的新版Edge到底好在哪,我决定简单试用一段时间。结果,我也“真香”了,把主力浏览器从Chrome切换到了Edge。

破而后立的Edge浏览器究竟在哪些地方追平甚至超越了Chrome浏览器呢?本文就先简单地谈三点我个人最喜欢的地方。

一、优秀的性能优化

吃内存是Chrome浏览器的老大难问题,而Edge浏览器从经典版开始就一直在优化上做的不错。转战Chromium内核后,这一优点得到了延续。

实测加载完8个标签页,并在其中一个标签页正在播放视频的情况下,新版Edge浏览器的内存占用相比Chrome浏览器降低了不少,在开启更多标签页的情况下差距可能会更加明显。这一点优化差距,对于一些主打轻薄的产品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

二、比书签更好用的“集锦”

“集锦”是微软在新版Edge上推出的新功能,一开始我对此表示不以为然:想要收藏,有书签不就够了吗?但在实际使用过集锦之后,我只想说真香!

开启集锦功能后,Edge浏览器会在右侧弹出集锦栏,点击“启动新集锦”就可以开始对网页内容的摘录。

比如我对这段文字感兴趣,那么只要像往常复制粘贴一样,将文字选中然后拖入集锦栏中就能够完成。

而符合我需求的图片,也可以直接拖拽进集锦栏,十分方便。

如果需要,还可以在集锦中随意插入注释,记录对这段信息的看法或备注。

在输入完成后,生成的注释还可以随意拖动,改变在集锦中的位置。

最最方便的是,摘录完成后的集锦还可以一键导出到文档,方便后续的编辑和保存。不过美中不足,目前这个功能需要打开OneDrive,体验的连贯性会受到影响。如果后续能直接保存文件到本地就更完美了。

而且,单个集锦可以保存从多个网页摘录的内容,让信息的收录从以网页为索引,转换到以我们自己需要的主题为核心。

可以说,在整理信息这一点上,集锦的功能完全超越了书签。目前我只有在需要某个网页的具体功能时,会将他加入书签;其他时候直接把信息本身收入集锦,实在是太方便了!

三、媲美真人的“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是让我最终把主力浏览器切换到Edge的杀手级功能。在网页的任意区域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大声朗读”,就能开启这个功能。

之后,Edge就会通过在线的人工智能语音引擎,自动朗读网页上的文字内容。

用户还可以在右上角的语音选项中自行更改朗读的速度,以及语音引擎的声线和语言。我个人觉得最自然的声线是“Xiaoxiao”,听上去真的非常像是一个真人女生在朗读。

语言选项中还有许多其他语种的语言,甚至港台地区的方言。在选择这些语言朗读时,人工智能会自动将内容转换到对应的语言再朗读;港台地区的腔调也模仿得惟妙惟肖,一定要试试,真的特别有趣!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体验新版Edge过程中最喜欢的三点特性。其实Edge浏览器在最初推出经典版的时候,就已经在UI、功能等体验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内核问题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

转战Chromium后,除了获得追平Chrome的性能和兼容性表现,Edge团队还继续在特色功能和体验细节上进行优化,并将这些改进通过开源社区反哺给了Chromium。浴火重生的Edge浏览器同时兼备了谷歌与微软的技术力,实现了1+1>2的优秀表现,也难怪会获得众多用户的肯定。




转载请注明:http://blog.hzbdfjk.com/xgyy/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