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这首《回娘家》你还记得吗?
人到年纪大了,忘了很多东西,反而对儿时的事情记得更为清楚。就如我,这么多年的春晚看下来,近几年的春晚几乎都没留下什么记忆,反而记得小时候看过无数次重播的一届春晚。
那一届春晚的节目估计是重播次数最多的,80年代到90年代,每次春晚之前的一段日子,都会挑选出其中的精华重播。
80后、70后、甚至以上,都应该都有过这段记忆,那就是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精彩节目最多、重播次数最多的晚会。
尽管如今再看那画面觉得粗糙至极,面孔模糊,可是带来的感动依然是不会退却的。
以前没有把春晚和戏曲晚会分开,所以那场晚会真的是个大杂烩,啥样的节目形式都有。有京剧、豫剧、粤剧、越剧、黄梅戏、沪剧、评书……甚至还有两个哑剧,其中一个是游本昌表演的《淋浴》,第二年他才因为主演《济公》而开始走红。
那场春晚也是首次把体育竞技节目搬上了舞台,李富荣、张燮林在台上现场表演了一段打乒乓球,春晚舞台看乒乓球,实在是新颖有趣。
李富荣和张燮林两位国家级总教练,分别带领男子队和女子队,在数十年间夺得了无数枚金牌,80年代也是中国男子乒乓球的一个鼎盛时期。他们两位的上台,绝对是带着超级偶像级别光环的,如何不让人激动。
84年春晚还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小品——《吃面条》。
朱时茂82年的时候就因为《牧马人》许灵均一角,成为众多女性观众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谁能想到一个英俊潇洒被无数观众写信表白的电影小生,会和面带喜感的陈佩斯合作出这么新奇有趣的小品呢?
小品就是他俩入话剧团做了同事之后,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把话剧缩短再加以夸张手法而形成的一种新节目。
《吃面条》成了开拓者,这才有了往后每一届春晚必不可少的喜剧节目。
那时候我年纪虽小,却也懂得幸福生活的不易,这和看了不少爱国主题的小人书有关。
所以,听到张明敏唱起《我的中国心》时,听得差点泪奔了。他的口音明显带着港腔,但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感情。歌词大气、旋律朗朗上口,在民歌占多半的春晚,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景。
除了这首歌,他还唱了《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垅上行》,春晚上一人独唱4首歌,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殊荣。
《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也和当时的大背景有关。
84年,正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际,导演黄一鹤(连续执导了5届春晚专门跑到深圳去找香港歌手,在路上无意中听到了这首歌,当场拍板。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张明敏被邀请到春晚,就凭着这饱含深情的一首爱国歌曲,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大红人。
中年以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请到天涯海角来》、《阿里山的姑娘》、《女驸马》这些经典的曲目,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包袱抖个不停,至今听来依旧笑点十足。
说了这些经典的节目,可别忘了84年春晚的最后一首歌曲《难忘今宵》,也是当年为春晚度身定做的,从此这首歌就成了春晚御用歌曲,也成了留在人们心底最熟悉的旋律,一听到它,便知道——年到了!
因为放这首歌的时候,正是新年旧岁交替的时候,也是守岁的人们该放炮竹赶年兽的时候。
如今虽然不能再放鞭炮,但一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小时候围着火炉嗑瓜子看春晚守到0点,跟着大人出门放烟花炮竹,比比谁家的更大声更好看。
这是属于80后、70后的年,属于我们的童年回忆。
现在的春晚新人层出不穷,每年都会邀请当年度最火的明星上台,节目形式更加多元化,或许多年后,也会成为90后、00后的回忆吧,因为春晚这个节目,不知不觉已经成了除夕的一种仪式感,好不好看已经是次要的了。
希望年轻人能够体谅父母,在除夕夜放下手机,好好的陪着家人度过,让这种仪式感延续下去,不要再让父母辈感叹越来越没年味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