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在地铁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规规矩矩地带着口罩,但有一个女孩,在地铁上的时候不仅不戴口罩,而且还在地铁车厢里随意的吐瓜子皮!周围有人好意提醒,却被这名女孩用全英文回怼!
果不其然,这个女孩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广泛热议。视频的下面出现了广大网友的评论,大部分的网友都持着这样的观点,觉得这名女孩丑态毕露!
不过有些网友的关键点好像都在女孩全英文回怼上?
好像女孩觉得自己操着一口英文,全世界都了不起的样子。
大家有没有觉得奇怪?明明是这个女孩不戴口罩,乱涂瓜子皮还怼别人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反感,但大家。批评指责的重点竟然在了这个女孩说英文身上,就好像说英文是一件特别令人不齿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当网上出现这样的一些奇葩的现象,网友总会抓住其中一个点,然后将其放大至某一群体。
比如高铁上某女博士占座,就上升到整个博士群体,丢了博士的脸,比如某明星移民,又会上升到国籍问题,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美国教书的教师
啊sai在纽约之前一段说过的案例,在美国有一位学生在毕业典礼的时候穿了一件红色旗袍,结果被一群美国人眼里被认为是“有罪”的事情。在他们眼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怎么能穿旗袍这种东西呢?这不是侮辱了中国文化?
其实这两件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网友不自觉地站成了一个队伍,并且为一件事情打上了同一个标签。
美是不分国界的,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也不应该被贴上特异的标签,一个人的教养不应该是由TA的语言决定,也不该由某一个点决定。
这是执果索因。
不信?如果视频中的女孩不是说英文,而是说中文试试?相信大家绝对不会拿着中文这一标签去怼这个女孩,而是更多地把问题归结到女孩自己的行为本身,比如说女孩自己不遵守规则还回怼路人。
规矩是用来约束大家的,三观是用来约束自己。
在地铁上大家都戴口罩你不戴口罩,大家都能遵守规则你不遵守规则还乱吐瓜子皮,还自以为是地回怼人家。这只是个人教养问题。
但别把教养问题肆意上升到某一圈层。
真正的教养与圈层无关,与职业无关,与肤色无关,与语言无关。
之前地铁上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防止自己的小孩踩到别人弄脏别人的衣服,特意用手托在孩子的脚上;一位男孩不小心把牛奶洒在了地铁上,掏出纸巾仔细地将牛奶擦干,他们没有刻意说什么,但他们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显示他们的教养。
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对事不对人。
我们在看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冷静的告诉自己要针对性地看事情而不看人,那我们在看别人有没有教养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只针对别人所做的行为而不是将其上升到某一个圈层呢?
还是说网友们已经习惯了将个体行为归因,并以个人行为特征为他人画上一个圈层,以此来代表自己的所属圈层?
三毛在《雨季不再来》中说:
这个世界上,有教养的人,在没有相同教养的社会里,反而得不到尊重。
因为某一个人做了某一些行为,被认为没有教养,而具备这个人某一特征的群体却无辜遭了殃,这就是所谓的教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