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鲜
/又是一年春色好/
泰州人依水而居,靠水而生。河边,常会看到有人或卷起裤腿,或穿着皮裙胶靴,用网兜、长竿在河边捞摸。一网下去,出来的有螺蛳、河蚌、蚬子等,这就是初春的河鲜。
春天喝碗河蚌汤
“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春天的菜市场,买河蚌的摊贩抬出巨大的木盆来,不用吆喝,买菜人就围了上来。处理河蚌肉,要先去胰,再放香油和盐揉揉,为的是去除蚂蟥仔和粘液,直至清爽,才用清水洗。接着就“拍”肉,不拍煨不烂。放木砧板上,用木质的锅铲柄、擀面杖慢慢拍,老人说,经了铁器就不行了。
吃河蚌,最好是和咸肉烩汤。待到肉已酥烂,撒上一把蒜末和白胡椒粉,滴上数滴麻油,顿时,香味扑鼻而来,鲜得掉眉毛。如果放些青菜同烧,碧绿青翠的菜叶,配上微黄嫩滑的蚌肉,交相映托,鲜润耀眼,令人垂涎,足可让你多扒几口饭呢!
河边摝蚬做羹汤
汪曾祺先生曾在《故乡的食物》中这样写蚬子:“蚬子是我所见过的贝类里最小的了,只有一粒瓜子大。”溪尾溪头打野盘,捞虾摝蚬当朝餐。水乡人钻芦荡,转漕沟,“趟”蚬子,为的就是那一口鲜味。要吃蚬子的话,趟回后,只需稍养一段时辰,洗净蚬贝上污物,便可用清水焯。焯好的蚬子,贝壳自然开裂,蚬肉便易得了。
蚬肉或红烧,或清煮,均是泰州人的家常小菜。用蚬肉烧蚬汤,更是叫人流涎。蚬肉与青菜头爆炒,片刻后,兑入焯蚬时的蚬汤,汤一滚,即起锅享用。蚬肉嫩,蚬汤白,菜头碧,尝一口,鲜美诱人。更常见的做法是和豆腐一起煮,蚬子豆腐汤泡饭,再搭配一盘韭菜,很是开胃。
清明螺蛳赛过鹅
“生是一碗,熟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还是一碗。”这是属于泰州人的谜语。对于水乡的孩子,谜底“螺蛳”脱口而出。清明时节的螺肉丰腴细腻,壳中尚无小螺蛳,是采食的最佳时令,故有“清明螺,赛过鹅”之说。
螺蛳“趟”回来得要养一会,待它吐尽肠胃里的泥。做时,锅中放不多的油,煮至八分熟时,放入一片薄姜片,一个红辣椒,炸出姜味和辣味时,放入少许盐,接着把火调小,拿起锅柄,荡一圈,油均匀地把锅壁润了一圈,然后把沥去大半水分的螺蛳轻轻地倒入锅中,轻快地翻炒两下。接着把火开到最大,不停地炒,紧接着倒上酱油和切好的姜末、红辣椒段。如果喜欢吃甜口,加点糖和黄酒,那样炒出来的螺蛳肉有些紧皱,吃起来香辣而带甜味。
湖鱼
/鳞跃万顷湖水肥/
田园鲜蔬翠、鱼跃湖水肥。泰州春天的鲜美味道,隐藏在域内万顷碧水里。烟雨濛濛,水草丛中,各种肥美鲜嫩的鱼儿“游”向了泰州人的餐桌。
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天是品尝河豚的好时节。河豚之美在于它的奇香。河豚一烧,那独特、浓郁、诱人的香气便立刻溢满门户,顺风可飘出半个村、一条巷,弥漫一大片。难怪河豚要作为最后一道菜端上来,因为一尝河豚,则百菜无味,可见它具有压倒一切美味佳肴的魅力。
河豚鱼肉质鲜嫩,最味美的地方是鱼皮。将河豚鱼皮反过来吞下,可以感觉那种丰腴厚实、弹牙劲糯的口感,入口后在舌头上轻轻一抿,那种淡淡的鲜,瞬间从舌尖融化,使人陶醉。近年来,人工养殖的控毒河豚,毒素很小,泰州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三春一品塘鳢鱼
“漫野甜香黄菜花,三春一品塘鳢鱼。汆汤剐片鳃帮肉,饱沃清鲜又几家?”这是诗人咏塘鳢的一首七绝。“塘鳢鱼”就是泰州人所说“虎头鲨”。每年4月,油菜花开时,虎头鲨处于产卵期,肉质最为肥美。
虎头鲨食法颇多,红烧、白汁、炖蛋、油炸、蜜汁、烧汤、制羹无不适宜。可整肉剐片,或汆后拆肉,制成肉茸后再成形,皆可。剐片剩下的鱼头尾骨架,加豆腐炖汤,汤汁浓白,入口鲜滑,最是适宜婴幼儿或老人食用。虎头鲨头部鳃间的肉,扁圆而小,要给小孩吃,老辈人说,吃了才不会害羞,会叫人,懂礼貌。
野蔬
/蔬嫩梗肥笑春风/
似乎不经意间,香椿芽、马兰头、春笋、秧草等便从树上、地下冒出来。树上、田头、篱外、溪边、屋边,到处都是。活色生香的春色里,绿油油、水灵灵的春菜,悄悄长成,带着露珠、带着新绿,让你享尽这春季的素鲜。
春在溪头荠菜花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是最早的报春菜,田头上顶着倒春寒,在暖阳下生长,不张扬、不斗艳,用那抹嫩嫩的春色,吸引着挖荠菜人的目光,是泰州人春天里舌尖上的“宠物”。只有吃过荠菜春卷、荠菜饺子的泰州人才算是正式踏入了春天。
荠菜可以凉拌、烧汤,荠菜粥、荠菜春饼、荠菜馄饨、荠菜荞面圆、荠菜豆腐羹、荠菜春卷,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但所有的烹饪方法中,只有将荠菜和鲜肉调成馅,用糯米面包裹,成为荠菜大汤圆的时候,才是荠菜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在春日阳光沐浴的清晨,煮上几个荠菜大汤圆,咬一口,连空气中似乎都飘着春天的香味。
三芽秧草春先来
秧草,学名叫苜蓿,因开小黄花,民间叫它黄花草。扬泰一带,以前在大田成片种植时作基肥之用,故叫它“秧草”。
秧草有两种吃法,一是鲜吃,宜用素油爆炒,特别是初春第一茬嫩叶,因越过冬天,生长周期长,炒食尤为鲜美。用秧草下面条、煮粥也是极清爽可口的。最妙的当然是久负盛名的“秧草烧河豚”,一荤一素,江鲜加野鲜,相得益彰,各取所好。秧草烧河蚌、秧草烧鳜鱼都是上佳的美味,秧草虽是配菜,但却烘云托月,不可或缺,鲜美绝伦。
马兰入馔摇春风
这个时节,马兰头开始在泰州的乡间田埂,或者路边潮湿的空地上冒出嫩绿的芽儿,挤挤挨挨的样子充满生机。马兰头上市期间短,要抓紧吃。清明前后的马兰头最鲜嫩。
马兰头常见的做法,焯水后切碎,拌上香干末,淋入麻油,和香干丁拌在一起,口口清香,这是我们这一带春天里常常拿来待客的凉菜。马兰头特殊的清香配上香干的口感,不用太多调料,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已经很香了。
小吃
/炊成不减五谷香/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泰州春天的味道,也隐藏在市井街头里,在氤氲升腾的蒸汽里,在滋滋作响的油锅里。青团、春卷、杨柳煎饼……每一口,唤醒的,不仅仅是味蕾,还有乡愁。
色如碧玉青团子
春和景明,万物萌发,软糯的青团也伴随着十里春风而来。大街小巷,卖糕点的摊位,开始叫卖青团子了。青团的颜色来源于浆麦草,把它捣烂、压汁,再晾干,与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美味可口的馅料进去。放一小块猪油在蒸笼中,待出笼的时候,在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清香扑鼻,口感更好。
青团的馅有甜有咸,一般甜的里面会放豆沙、黄豆粉或芝麻馅,咸的里面会放笋干、咸菜、豆干等。刚蒸好出炉的青团,散着热气,清香味扑面而来,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
春日春盘细生菜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春盘”。泰州的春卷,馅料多种多样,有荠菜、笋、豆沙等口味。荠菜春卷的制作大有文章,要选用上好的面粉,发透揉细,搅拌均匀,在经过炭火烧至五成热,春卷皮便做好了。将调好的馅料卷入春卷皮中,再一炸,美味的春卷便好了。
吃荠菜春卷,一定要采用新鲜的荠菜,这样口感才正。皮薄馅多、金黄饱满、清脆可口、鲜香四溢的春卷,咬一口满嘴芬芳、齿颊留香。
清明采柳摊荞面
荞面是荞麦磨成的面,可以加工成许多美味的食品。低产粗制的荞面曾是艰苦岁月里的补充,要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却要等到清明。泰州民间,清明时节有柳叶摊荞面饼的习俗。采柳叶切碎当蒜花,和荞面做饼,据说食之可治头风。
摊荞面饼,首先将荞面和成半稠半稀的浆状,在铁锅中放入刚炸的新菜籽油,油烧热至冒烟,将和好的荞面浆沿铁锅四周徐徐倒下,面浆很快沾在锅面上,迅速用铁铲将堆积的面浆摊至全锅,使之成为厚薄均匀的一张面饼。出锅时,饼香四溢,金黄里带着点点绿柳色,甚是好看。面饼煎熟后,再在饼面上洒上些春季最后一批青蒜花,因为再往后就是蒜头,吃不到了。
原标题:《泰州舌尖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