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三十年作家吴晓波,改革的旗帜人物

《激荡三十年》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品牌交相辉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做生意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不再沿街叫卖,而是线上线下双赢,他们在坚果类食品方面的地位与日俱增,如此热闹的场面,不禁让人想到三十多年前一个开山始祖式的“老字号”,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它就曾火遍大江南北,可谓“国内坚果类第一品牌”傻子瓜子。

《激荡三十年》

年广久从小家境贫困,9岁起就开始和父亲一起在街头卖水果,但是不久父亲就因病不行去世,他和母亲无依无靠,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值得骄傲的是,年过九卖水果早早的就把顾客当上帝用在他的销售上,客人说秤少了还是少找钱了,他都二话不说给补齐,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流传年广久像他父亲一样是个傻子,也是从那时起,年广久有了“傻子”的称号。他摊位旁边有个老师傅,知道年广久家里情况困难,于是就将炒瓜子的手艺传授给了他,他也手脚勤快,又会讨好人,很快他的瓜子就炒的已经和老师傅不分伯仲,这也是他踏足炒货业的开始。他大字不识,却在那个每天生活费不到一元的时代,创下了百万家产,他一生辉煌而又坎坷,曾三次入狱,三次被邓小平点名保护。他就是“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他的故事已经鲜有人问津。

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年广九

开始卖瓜子的年广久生意好的出奇,慢慢的开始雇佣工人一起帮忙,可是不知不就就有12位员工了,在那个时代“七下八上”是一条铁律:只要雇工人数超过8个,经营者的身份便发生“根本改变”:由“小业主”变成“资本家”,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很多,但都没有年广久这么发展迅速的,这件事就以年广久为载体在全国疯传,社会上大辩论雇工超过八个人到底算不算资本家,傻子出的这道难题,让全国的经济学家吵得面红耳赤。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年广九的快速暴富甚至都传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中央派出调查组调查,在看完调查材料后,邓小平做出表态,“不要动,先放一放,看一看。”这是邓小平最早谈到傻子瓜子。

邓小平第二次提到年广九

年广九的生意越做越好,据说傻子瓜子最火时,商店不得不挂出“限量购买、每位一斤”的告示;80年代某年的春节,全上海吃掉了十多万公斤的傻子瓜子。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傻子瓜子:“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的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邓小平第三次提到年广九

年广久的生意越发的壮大,工厂越开越多,产能扩大太多导致仓库积压,就开始搞有奖销售,而且最大的奖品是一辆轿车,但没多久国务院一纸禁令“全国有奖销售活动,因有人趁机提价、推销残次商品、欺骗顾客、扰乱市场,因此一律废止。”,年广久一下子就懵了,全国各地纷纷涌现了退货潮,公司资金无法回笼,他吃亏就吃亏在自己没文化上,他一直以自己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这样庞大的企业,在年份好的时候没什么事,但一出现下滑他就无法解决问题了,最后出现了雪崩式下滑,检察院来问话,其中有一句“你是否曾以解决工作为名,侵犯10名女工?”结果他呢更狂“不是10个,是12个!你给我凑足大满贯,我不如给你凑一打!”,最终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一直到邓小平在年南巡中第三次提到他,倔强的年广久在监狱里已待了整整30个月……随后被无罪释放。

作家吴晓波在著作《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年到年的中国商业圈出没着这样一个族群: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韧而勇于博取。”年广久正是他们中典型的一位。




转载请注明:http://blog.hzbdfjk.com/jbzs/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