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李先生16万8买了块心病网上选

近日,河北石家庄李先生遇到一件糟心事。自己花16万8在二手车平台买下一辆准新车,结果等车运到,李先生越看越不对劲!

不仅外观上油漆不均衡,保险杠上、中网上也有磕的痕迹。可是平台二手车的检测报告上并没有这些问题的记录呀?事情的发展最后完全超乎李先生的想象,太蹊跷了

网上购买二手车到底靠谱吗?俗话说:眼见为实。这先把钱就给交了,万一收到的车有问题平台会负责任吗?

诶~你还真别说,李先生的遭遇,就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到底如何避坑?一起来看看:

1、怕什么来什么?

李先生,在“瓜子二手车”上,看中了一辆行驶里程仅一万多公里的二手车。心里想着才跑一万多公里,算是准新车,还省去了磨合时间,价格又划算……很是心动。

可李先生并不是一个容易头脑发热的人。为了确保自己看中的二手车的质量,李先生还特地多花了多检测费委托二手车平台进行车况复检。平台给出的结果是“质量优良”,这才让李先生放心地下了单。

可是拿到车,却出现了1检、2检报告上都没有提到的油漆、保险杠、中网损伤痕迹。这让李先生心里直犯嘀咕。这车不会是事故车吧?

于是,李先生又自费花钱,请第三方车辆检测机构对自己的二手车重新进行了检测,结果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2、检测机构也分三六九等?

车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买车可不是件小事儿。为了弄清到底怎么回事,李先生自己花钱找了可靠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重新检测。

结果比他想象的还要糟!

不仅该车变速箱里程数为3万多公里,而表盘显示仅为1万多公里,相差三倍之多。而且经检测,看起来崭新的车面也是重新做的漆,车身四轮衔接处锈蚀严重,很可能是泡水车。

这让李先生气不打一处来:这次的检测结果与平台公示的车辆信息和平台2次检测报告的结论,完全不符!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

李先生先是联系了原车主。车主很聪明,直接回复李先生,鉴定报告是瓜子出的,你找瓜子(平台)啊!

这一句话就怼得李先生没了脾气。

没办法,李先生又找到了二手车平台。可是平台的客服却回复说,他找的检测机构不具备司法鉴定资格。

3、鉴定之路一波三折,越鉴定越扎心!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李先生忍气吞声又委托另一家具备司法鉴定资格的机构对车辆进行了第四次检测。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

不仅鉴定出了前面所有的问题,这家机构竟然告诉李先生,在厂家和4S店的系统里都查不到这辆车的相关信息!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辆车根本就不是原装车,厂家不承认它的身份,4S店也查不到销售信息。这辆车很可能是拼接车?

没有生产记录,没有销售记录,这辆车是从哪冒出来的?实在太诡异了。

那么这样来路不明的车,二手车平台又是怎么获得销售资格的呢?

4、二手车平台到底存在什么猫腻?李先生能够维权成功吗?

李先生悔不当初!找到二手车平台,对方拒不承认车辆有问题;找到原车主,原车主认为此事与己无关,又让他去找平台。

无奈之下,李先生选择找到媒体曝光。在记者的帮助下,李先生咨询了律师。然而律师指出这一细节,糟了!

原来二手车平台,早就留了后路!在与李先生签订的购车合同第一段里,就加黑线划重点地提醒:平台检测报告仅作双方参考,不做保证也不承担责任。

这下李先生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人家早就在合同上设计了免责条款,你李先生也签字了,所以法律上很难界定责任由谁承担。

这个二手车平台也真够无耻的!广告宣传的时候,以全面检测、质量保证来招揽顾客,但实际在购车合同当中又故意玩文字游戏,规避责任。

怪只怪李先生,当初没有认真阅读合同条款、没有逐字逐句审核条目,落得现在协商不成、维权两难的尴尬境地!

最后提醒大家:购买二手车一定要谨慎,要么你是行家里手、火眼金睛,对方骗不到你;要么你有熟人路径,车源可靠。不然,像这样网上挑二手车,没见过实物就交钱,可能会被坑得很惨!

律师也提醒大家:购二手车一定要见“原购车合同”,通过二手车平台购车,除了“原购车合同”,还必须认真查看“居间合同”是怎么约定的。也就是购车人与二手车平台签订的合同具体约定了哪些内容。否则就很可能被平台钻空子!

不得不说,这事儿真闹心!16万8买了块“心病”,该怪谁呢?

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