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圈出没着这样一个族群:他们出身草莽,不野蛮,性情漂移,坚韧而勇于博取。”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的这句话也是年广久的形象写真,因卖瓜子而发迹的他有着“中国第一商贩”之称,也是八十年代草根商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小贩到做成瓜子品牌
年广久于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家境贫寒。后来一场水灾的降临,让年广久一家雪上加霜,年广久一家只得离开怀远,迁往芜湖。
在芜湖,年广久父亲只能靠摆地摊卖水果维持温饱。年少时跟随父亲摆地摊的经历让年广久学到了不少做生意的小门道。后来,年广久父亲不幸病逝,年广久只得“子承父业”,与母亲继续摆摊。
这一摆就是十多年,十余年来,年广久一直谨记父亲教诲:“利轻业重,事在人和。”年广久卖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也愿意让顾客先尝后买,如果口味不满则不收钱......
这样的行为在其他摊贩眼里无疑是傻子行为。年广久来自怀远,对于芜湖人来说是“北方人”,当地人一直称年广久为“侉子”,由于年广久做生意的傻子行为,日子久了,年广久的外号便由“侉子”变为了“傻子”。
年广久对于这一称号并无,他自知自己如此实诚并非傻,反而是做生意的门道。现实也的确如此,由于年广久童叟无欺,大家都愿意买他的东西,年广久赚的钱也比别人多。
但好景不长,政治运动的到来让年广久无法继续卖水果,年广久曾试过贩卖板栗,但却因此而得了个“投机倒把”罪名被判入狱一年。出狱后两年,年广久再次因为做买卖被捕入狱。
第二次出狱后,年广久被一家卖瓜子的师傅邀请去炒瓜子,年广久珍惜这一机会,脑子活泛、手脚麻利的年广久常因瓜子炒得好而被夸赞。但卖瓜子在当时属于违法行为,计划经济时代里瓜子并不允许被私人贩卖,人们也只能在春节买上瓜子。这在年广久看来是一商机,卖瓜子的师傅告诉他,躲着打击“投机倒把”的人卖,只要机灵点,生意就做得下去。
那段时间,年广久白天到车站、码头卖,晚上则到电影院,还得时刻留意“敌人”的行迹。年广久经常被抓,但他不怕,他说自己拿得出瓜子这点钱。后来年广久瓜子越卖越好,比师傅卖得还好,瓜子需求量越来越大,年广久必须起早贪黑地炒瓜子保证供应量。在特殊运动中,年广久靠卖瓜子攒下了一百万,数额相当于如今的一个亿。
年,国家开始支持个体经营,年广久感觉到了机会。年,年广久租了厂房,办起了自己的“傻子瓜子厂”,年广久从一个小摊贩做起,最终办起了自己的品牌。
多次得邓公保护
年广久卖瓜子一如从前一般实诚,绝不欺骗顾客,年广久经常抓起一把瓜子就送给顾客,顾客对他印象非常好。由于“傻子瓜子”质量上乘,价格公道,还曾上过报纸,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年广久的生意异常火爆。
在开办工厂前,年广久就曾办起作坊,年雇工就达到十二人。在当时,雇工超过八个就是资本家,是剥削阶级。年广久赚了一百万的消息也不胫而走,逐渐地,外界关于年广久的争议越来越大,有人表示必须处理年广久。
年,邓公对于年广久的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他表示不能动年广久,动了他对政策的贯彻没有益处,建议“放一放,看一看”,这是年广久第一次得到邓公保护。
由于国家开放了政策,国内的瓜子商贩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年广久做出了降价销售的决定,他的策略是薄利多销,最终收入只会增不会减。
事实证明,年广久这一销售策略是正确的。“傻瓜瓜子”降价销售后,销量大增,年广久有时一天就能赚到两万元。与此同时,工厂规模也开始扩大,触角已伸到全国多个城市,雇工数量也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一百人,工人们拿着一个月九十块钱的工资,比当时的干部工资高三倍。
年,年广久又做了新的决定,他与芜湖的国有企业联合开办了“芜湖傻子瓜子公司”。公司成立后不久,瓜子滞销,年广久开始想办法解决资金难题。当时有奖销售正流行,年广久也决定采用这一策略,但他在奖品设置上却做到了前所未有,他的头奖是一辆轿车,价值八万元,非常吸引眼球。
有奖销售策略实行后,傻子瓜子恢复往日的畅销,短短十七天,就卖出了四百多斤瓜子,销售额达到七百余万。但此时国家却紧急叫停了有奖销售行为,这让年广久措手不及。
有奖销售被叫停后,由于合作经营之故,货源质量没有经过“傻子瓜子”质检便贴上“傻子瓜子”标签进行售卖,公司一时间遭遇了大量退货,这让年广久大亏。后来年广久又接连遭遇了公司的财务危机。雪上加霜的是,处于低谷期的年广久竟被人落井下石。
年,年广久被扣上挪用公款、贪污罪名,很快便被逮捕。但两年间,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年广久有经济问题,之后年广久又被冠以流氓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年,邓公南巡讲话提到年广久,称年广久不能被处理,“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因邓公的这一番话,年广久被洗清罪名,提前释放。
年广久非常感激邓公,出狱后给邓公寄去了两斤“傻子瓜子”并送了一封感谢信。邓公曾多次在中央点名年广久,年广久年老后常感叹若不是邓公,自己逃不过那么多次的政治运动。
年老仍站柜,不惧新挑战
如今年广久已八十多岁,他81岁时仍坚持在店内站柜台,打包收钱,一件不落。同从前一样,他对顾客笑脸相迎,仍习惯在顾客付完钱后给顾客多抓一把瓜子。他身上还备着两包烟,一包好的、一包一般的,好的留给顾客抽,一般的自己抽。
公司他早已交由儿子打理,虽不再参与公司管理,但他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