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嗑到停不下来?原创刘少伟教授少伟教授话饮食
本文专家:宋皓瑜,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左手拿着瓜子,右手嗑瓜子,一把瓜子一口茶,不知不觉就能度过一个下午。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嗑瓜子这件事情上就好像是中了魔法,感觉手里的瓜子越来越香,自己越嗑越想嗑,根本停不下来。其实这背后是神奇的条件反射在作祟。既然嗑瓜子停不下来,那么每天摄入多少瓜子才合理。如果一时之间没有把持住,又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瓜子是如何走上人们餐桌的?
其实很久之前,人们就已经领略到嗑瓜子所带来的快乐,但是与现在大家酷爱葵花籽不同,当时引领风骚的是西瓜子。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河北道十八幽州》中,在土产部分第一次记载了“瓜子”,在当时,很多酒楼就已经准确掌握了消费者的喜好,大肆售卖炒好的瓜子。晚明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加盐焙用之”的嗜好,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宫廷里常会烘焙大量西瓜子。而葵花籽的异军突起就晚了许多,直到清朝才有关于葵花籽可以食用的记载。与大家对于东北人爱嗑瓜子的认知相契合,最早记载大规模栽培向日葵的地点就在黑龙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瓜子可以说是一种接受程度极高的零食,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背后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最初,瓜子不过是农闲之余打发时间的工具,如今也频频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瓜子不论吃起来还是准备起来都很方便,拿出来招待客人,不仅能够体现主人的好客,做客的人也因吃瓜子会有被“招待”的感觉,潜移默化中就定下来一种愉悦的社会交往基调。而且吃瓜子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紧张、尴尬,交流时手中有食物的话会让人感到轻松。所以廉价易得的瓜子就成了大家相聚时休闲食物不错的选择。
嗑瓜子为什么停不下来?
很多人有过嗑瓜子停不下来的经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和我们训练狗狗的原理类似。如果狗狗表现的好,我们就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子狗狗就会表现的越来越好。我们人也一样,做事情也会在无形之中期待奖励,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做“正向反馈”。我们上学的正向反馈就是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终金榜题名,打工人的正向反馈就是每个月都会得到一笔来之不易的工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嗑瓜子的正向反馈,就是在短短几秒之间嗑开瓜子,得到里面香甜的瓜子仁。实际上,正向反馈的周期越短,就会越令人“上瘾”。嗑瓜子极短的正向反馈周期就会让我们不停的重复这个动作,就导致不知不觉之间,摄入了大量的瓜子仁。
瓜子的优与劣
葵花籽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和微量元素(如硒、锰、锌、铜等)。但是瓜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坚果,其中的油脂含量很高。g的葵花籽之中的脂肪含量高达52.8%,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嗑一小包的瓜子,就能满足你一天的油脂摄入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合理地嗑瓜子?
1.学会控制自己
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神奇的条件反射,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毫无限制的嗑下去。每次想吃的时候食用一小把,尽量控制在50-80g左右,并相应减少主食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时刻注意卫生
其实现在还有很多的瓜子是按照最传统的方法生产出来的,此种状况下,瓜子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把带皮的瓜子送到嘴里去嗑等于把致病菌也同时送到嘴里。与此同时,小孩子吃瓜子时噎住、卡住食管的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
3.嗑瓜子的副产物
乱吐、乱扔瓜子皮也会对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是个社会公德问题。大家也要记住,不论瓜子皮有多干,都是湿垃圾。
葵花籽从民国时期就是国民美食
嗑瓜子停不下来,是神奇的“正向反馈”机制在作祟
瓜子虽好,但是油脂含量很高,大家控制自己,适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