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开后,为何一药难求

因为你只知道一个布洛芬啊,昨天小区门口的药店,双氯芬酸钠还有一大柜子。今天去旁边银泰附近的几家药店,双氯芬酸钠、氨咖黄敏胶囊、氯芬黄敏片都有,然后我找药的时候看到几个进来的人问的都是有没有布洛芬、连花清瘟、抗原试剂。

结账的时候我问了售货员为啥不说有这些药可以平替?一是很多人你说了他不信,觉得你是给他推销没用的药;二是他们也怕药店像前几天那样人挤人搞挤兑。在这里,要么你跑快点,先抢食吃;要么学会收集信息,找小路绕道。

年,大家都知道口罩价格是怎么涨的。年,轮到退烧药涨价了。当商品缺货时,价格当然会上涨,这并不奇怪。过一段时间口罩产能上去了,价格当然会降下来。不同的是,当时是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缺货涨价,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现在三年过去了,为什么还缺药?

这就好像口罩商家和药店良心特别好,不知道怎么存放舶来品。春节前没买过几十块钱的口罩。然而,众所周知,由于产能的快速增加,没过多久口罩的价格就恢复了正常。说明只要给一些时间,宏观调控完全有能力释放产能,稳定物价。不管这个原因是货真价实的缺货还是人为哄抬,都有办法解决,而且不需要太多时间。

因此,自然可以推定,只要有提前的规划,药难求的现象绝不会如此普遍和严重。很多感冒药成本低,供应链并不比口罩难建。现在按照控制变量的方法:商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宏观调控能力没有变。

口罩和感冒药成本很低,所以只剩下一个锅:不准备。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三年前我们因为无法预测未来而没有做好准备,那么三年后的原因是什么?说白了,无非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迷惑人的精神胜利法,敢于重复奸商,不断害人,与满口“资本”无异。

每个月吃两粒才能度过,上个月直医院急救,吐到胆汁都出来了。这个月又跑遍了药房还是不卖,医院妇科医生给开了双氯芬酸钠栓,塞到肛门效果还可以。这防个病毒,我说出示身份证实名登记人家都不卖我真的是…服了

这事,我给你说几个关键信息,交叉在一起,你品一下:年,指数级的医药代表失业,为啥?国家推进了药品集采政策,你可以用“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句话来理解,也就是,一大堆医药代表是不需要了;年1月左右,硬通货是口罩,一个口罩巅峰期,市场价是6-10块,这还是有点良心的,我在淘宝上买儿童口罩,4个90元,有时候还抢不到;年4月,上海这里的菜价,几颗白菜,几颗土豆,几颗胡萝卜,几颗洋葱,平时几十块都嫌贵,那个时候卖元,还有上千的套餐价格,你还没资格挑菜;年11月,国家被动放开,其实就是一瞬间,压根就没准备好,因为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人群比较普遍,而现在市场里,药品的产能,还是和常规差不多的(参见2里的口罩),当大家意识到药品是需要配置的时候,就又开始2和3的加价哄抢了;这种事情,放到几十年前、几百年前,都是经典并且长期存在的事件。人类社会最大的经验就是,现在的人根本不会吸取过去人的教训,当然,根据特殊时间截点,想发财的买办、黄牛,永远不缺;上海年4月,诞生了团长;现在,嗅到味道的团长,根本不缺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blog.hzbdfjk.com/sszl/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