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赋河套品牌给巴彦淖尔农牧民带来新变

过去河套面粉4块钱一斤不好卖,现在兆丰面粉一斤能卖几十上百块;以前河套的葵花籽一斤两三块,如今的三胖蛋葵花籽一斤卖到50多块……

这样的顺口溜,是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以品牌效应促乡村振兴,给当地农牧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良田万顷的河套平原,黄河打这儿绕一个弯。正是巴彦淖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才有了“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美景,也为巴彦淖尔优质农产品的身价倍增。

年,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开发潜能,以瞄准名特优农产品为契机,开创“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把河套名优特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以“天赋河套”品牌大引领行动、富农带农机制大构建行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大强化行动等“七大行动”,推动河套灌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红带来日子火

在该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陕坝镇,养牛户像工人一样,都去牛场上班,再也不像以前一家一户的各自为阵的散养模式,成了“养牛有品牌,土地有租金,上班有工资”的“三有”新式农民。村民吕平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全家靠20亩地过活,土坷垃里刨食一年换不了几个钱,现在和龙头企业在一起干,小日子红火得很”。

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赋河套”对内蒙古旭一牧业公司的有机牛肉授权后,他们用企业+品牌+农户的形式,从事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把巴彦淖尔的品牌有机牛羊肉远销到全国各地。今年,村民户均收入超过了13万元。

同样的土地,同样是养牛,为什么以前不赚钱现在赚?过去是当农民,现在是当农民工,和公司签订合同,实行“三有”(有品牌、有租金、有工资),农民们高兴地说,品牌可以发家致富。

抓住品牌建设,就能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大门。这是巴彦淖尔人的切身感受。他们用特色农产品作支撑,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成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室和联合质量管理中心。一年来,巴彦淖尔市发布“天赋河套”标准38个品类、94项次,修订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项,推进家龙头企业实现了“一品一码”追溯管理。

吃好面到河套

河套平原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主产区,也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里盛产春小麦,特有的硬质玻璃体红皮小麦,胶乳质地坚硬。河套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15.1%、面筋含量35.4%,被誉为“五项全能冠军”小麦;1公斤河套雪花粉可以拉出万根细滑如丝的拉面。每当丰收过后,就能品尝到与冬小麦不同的新鲜麦香的面食。

“吃好面,到河套”。外地人到了巴彦淖尔,慕名要来尝尝河套兆丰的面条。这里的面条,好吃筋道有嚼头,从几十元一斤,到上千元一斤,应有尽有。

万亩葵花向阳开

河套平原,阳光的映照下,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金色向日葵。籽粒饱满、大小均匀,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农产品。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以前河套的葵花种植才62万亩,亩产不过斤。赚不到钱。把葵花发展成河套主要的经济作物,仅五原就扩种了万亩,年产葵花超过5亿斤。中国人磕瓜子,每七粒有一粒来自于五原。五原是全国最大向日葵产出县。

80后大学生张靖,靠家里卖瓜子上的大学,他回乡后被选为五原银定镇宏胜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一起种葵花卖瓜子,农户一亩葵花就收入2元,刨去成本可净赚元。

村民们不满足种葵花卖瓜子,而是主打高端品牌,由品牌化运作成功的三胖蛋瓜子公司牵头,线上线下一起上,让农民工走进电商,仅线上就占40%,瓜子单日订单量突破一万单。巴彦淖尔成为全国最大的籽类炒货集散地,各种瓜子远销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出口额占自治区60%以上。产业发展带动了乡村振兴。小小向日葵,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枸杞红为的是健康范儿

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是中国枸杞之乡,鲜果红艳欲滴,皮薄肉厚。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上土壤富含矿物质和腐殖质,有利糖分增加和淀粉积累。经检测,先锋枸杞含有丰富的铁、锌、锂、硒等多种元素。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内蒙古昌兴达实业有限公司为保证有机枸杞品质,除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在保护种植环境上下足功夫,自建有机枸杞基地质量可追溯体系,并从环境质量技术标准等多环节把关,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在枸杞引进欧盟有机认证的公司。“昭君红”枸杞成为“天赋河套”授权产品后,外商订货已是供不应求。先锋镇枸杞一年出口量超过吨,成为欧美地区26个国家客户的“抢手货”。枸杞火遍国外,是紧跟国际潮流的健康范儿。

如今,先锋镇80%以上的村民都种植枸杞,为他们带来了可观收入,昌兴达公司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与多户农户签订了多亩有机枸杞种植协议,由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生物农药、管理技术,并高于市场价回收;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既保障枸杞的品质,也促进农民的增收。

目前,“天赋河套”授权的53款优质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5%以上。在“天赋河套”品牌带动下,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同比增长8.5%。使当地农牧民由温饱走向了富足。(刘晓宇)




转载请注明:http://blog.hzbdfjk.com/xgyy/4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