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奇平
年5月19日,微软宣布IE浏览器将在明年退出市场,年6月15日,大多数版本的Windows10系统将不再支持IE浏览器。IE的E是Explorer(探险者),取而代之的E是Edge(边缘),盖茨从探险者走向边缘。对此,有一个感慨,一点思考。
一个感慨是针对更新换代,当年IE在微软巅峰期,曾被视为垄断的代名词。现在看,不过无稽之谈。
IE于年推出,是Windows系统初始自带的网页浏览器。浏览器最初领先者是网景。微软本来想收购网景,无果后,开始用自己开发的IE作为替代。并且在新发布的windows95系统上预装。IE一度占据了全球浏览器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年,网景向法院起诉,称微软通过捆绑销售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利用其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非法获取浏览器市场的份额。年12月,审理此案的法官杰克逊命令微软停止要求PC制造商将InternetExplorer与Windows95进行捆绑。这一反垄断诉讼后来又延续到Windows98推出后。直到年9月,美国司法部才宣布将不再寻求微软的拆分。此时微软IE开始盛极而衰。
事实上,IE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强大。随着谷歌Chrome浏览器和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等竞争对手的崛起,微软的两款浏览器如今只分得一小块蛋糕。根据分析公司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全球浏览器市场上的份额,IE浏览器不到1%(Edge浏览器也只有3%),而Chrome浏览器市场份额为65%,Safari浏览器为19%。
现在回头看这波反垄断,之前判断与之后结果,在90%和1%之间,显然大相径庭。互联网领域,创新带来的更新换代真是太快了。快到反垄断追不上。反垄断案子如果判得慢半拍,垄断者可能在判决还没有出来时,就在市场上被超过了。
一点思考针对更新换代的实质,浏览器退出,将代表以平台为中心的时代到来。
信息革命,包括互联网大潮,用海德格尔“在场”这一概念来概括其总的存在,是一个意义“在场”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成功者,都是“意义”这个新大陆的开拓者。
在语言学中,意义是通过语言这种“数据”表现的。语言的舞台叫语用,在商业中叫情境(情景),意思是中心词的上下文(context)。用语言学原理看互联网,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语义的语形阶段,后一阶段是语义的语用阶段。浏览器生来就是语形设施,就是摆在那里呈现信息的一块屏幕。在其基因里,没有提供让演员自己表演的空间,如社交情境、商业场景。一旦信息革命深入,它势必从历史舞台上谢幕。
从产业发展看,产品业态在前,服务业态在后。盖茨与微软所在的软件阶段是在前阶段,意义被当作产品,把意义当作静态状态(being)来把握,呈现意义的是屏幕。浏览器本质上就是静态意义的屏幕,呈现的是意义的语形。
云服务是第二阶段,意义被当作服务(动态活动),把意义当作过程(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