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1981从丢人到万人羡慕,冒着抄家

刘云涛 http://www.csjkc.com/zjtd/421.html

这一年,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经商也不再被认为是“投机倒把”的勾当。新中国首批“万元户”迅速积累的财富,让最初看不起“个体户”的旁观者们蠢蠢欲动。倏忽间,世道人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03:39

文/张明扬

中央颁布规定才让个体户们吃下定心丸

年7月,北京人刘桂仙和温州人章华妹都松了一口气。据说国务院发布了一个权威文件,“个体户”从此有了官方的“说法”。

刘桂仙和章华妹,这两位女性虽然一北一南,但却同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个体户。年,她们的小事业都刚刚开始,刘桂仙开了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章华妹泽则开了家钮扣店,虽然都是小生意,但都有些一开张就风华正茂的意思。

图/上个世纪80年代的“悦宾饭馆”

北京人刘桂仙开的饭店叫“悦宾饭馆”,当时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位置就在中国美术馆对面的“翠花胡同”。

年的翠花胡同,开了近40年的“悦宾饭店”仍然非常红火,饭点基本都要排队,大门口挂着“第一家个体饭店”的招牌,显然这是这家饭店最为自得的辉煌历史。有趣的是,这家饭店现在在互联网上也很火,是各种美食排行榜的常客,很有点网红店的意思,看网友的点评,他们似乎都很清楚这家饭馆的“历史意义”。

刘桂仙当年刚开店时,客源主要是使馆人员及住在华侨大厦的客人,如香港演员郑少秋就曾光顾多次。在那个时代,普通居民基本无人下馆子,刘桂仙的“悦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算是高档“餐饮场所”了。直到现在,你都可以发现“悦宾饭馆”创业之初就遗留下来的一些习惯,比如,他们的菜单上保持了几十年的英文标识。

当时,一个美国记者这样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胡同里恢复元气……

刚开业时,刘桂仙哪怕再累,都不敢雇人,思维定式是——“雇工=剥削人。一直到年的春节,两位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和陈慕华走进翠花胡同那一天,刘桂仙得到了“小胡同飞出金凤凰”、“把买卖做大”这些令她激动的评价,才小心翼翼地开始雇人。

年7月7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明确指出“个体经济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个体户”从此有了官方认证,刘桂仙才算最后吃了一颗定心丸。

图/章华妹拿到的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温州人章华妹又何尝不是如此。年年底,当时才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号,让她想不到的是:这张用毛笔填写的并附有相片的营业执照,竟然成为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

章华妹后来回忆说,她刚开始做个体钮扣生意的时候,“钱挣得多,但是抬不起头来,根本不敢跟有工作的比”,章华妹的一些同学看到她做买卖都觉得害臊,甚至于他们路过章华妹的家门前时都会把脸转过去。

章华妹那时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会不会找上门来?

从拿到营业执照开始,再到年7月的“官方认证”,温州小妹章华妹终于觉得做个个体户是“堂堂正正”的了,再也不用担心“投机倒把”了。

招工人却没坐牢,全靠邓小平保他

章华妹之后倒算是岁月静好,再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波折,但在她身处的温州,一场关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风暴正在袭来,也就是著名的“温州八大王事件”。

年初,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而温州,作为中国个私经济发源地,成为了此次严打的重灾区。

图/“温州八大王”之一胡金林

所谓温州八大王,即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此时小平同志还未提出“让一部份先富起”的伟大论断,但这八个人的确算是先富起来的人,有的审批土地建厂房,有的盖起了高楼大厦,高级别墅。

在“温州八大王事件”中,“八大王”被作为重大经济犯罪分子受到严重打击,有的被收审关押,有的“畏罪”潜逃,一度造成社会上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思想紊乱”。

图/年,胡金林的释放证明书(副页)

和当下的朋友圈新闻一样,改革时代的大事件同样充满了“反转”,而反转的最终方向总是通向“改革”。很快,“八大王事件”就得到了纠正,“八大王”被羁押的人员中有的无罪释放,有的被取保候审,那些潜逃在外的也大胆回家了。

刘桂仙章华妹也好,温州八大王也好,关于改革年代的那些个体户故事,国人最熟悉的自然还是年广久和傻子瓜子。也是在年,声名鹊起的年广久决定干点大事,租地建厂房,办起芜湖第一家私营企业。

图/年广久与“傻子瓜子”(图左为年广久)

年9月,时任芜湖副市长赵文波率队走访年广久,第二天《芜湖日报》以《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为题报道,但随后即出现了“傻子瓜子呆子报,呆子报道傻子笑,四项原则都不要,如此报纸真胡闹”的小字报。而由此引起的对于个私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后来一直传到中央。此时,年广久的雇工人数已达人,而当时政策规定个体雇工不能超过7人。

如果不是小平同志的及时干预,年广久当时也要和“温州八大王”一样经历牢狱之灾。

图/上海首批放开万家个体工商户,一对夫妻开的百货文化用品小店,店面虽小却商品齐全,生意红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年7月的《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出台之后,尽管个体经济和个体户的命运仍有局部反复,但历史的大势已无法阻挡。年底,全国个体户首次突破万户;到年底,个体户户数,超过了0万户。

从投机倒把到“万元户”,个体户赢回尊重

无数个刘桂仙和章华妹正在涌现出来。

图/年,时任鄢陵县县长吴德荣上门为“万元户"颁发“勤劳致富”光荣匾

在年前后,“万元户”这个新词可能比“个体户”更加直抵人心。正是“万元户”的出现,彻底在思想观念上扭转了章华妹曾感受到的那种“个体户低人一等”的社会歧视,反而逐渐让“挣死工资”的人变成被同情的对象。万元户效应发展到极致,就是改革年代著名的那句话“造原子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了。

这是矫枉必须过正,还是过犹不及?即使以历史的后见之明,也说不清楚了。

图/年春节,摄影个体户(图右)为河北霸县村民拍全家福。李晓斌/摄

在苏州人周国忠看来,成为“万元户”是他人生最奇妙的经历之一。年,知青周国忠开始在小摊零立的玄妙观摆摊,售卖的是针线、袜子等小商品,但知青出身的他还是感觉到某种意义上的羞耻,“每次有熟人走过我的摊位,我还会下意识地用报纸挡着脸。”

但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刚开业头几个月,他的小摊每天能接待上千个顾客,从早到晚,门庭若市。他自己每月都有上千元的收入,是厂里工资几十倍。

仅一年,周国忠就成了万元户。

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三根阳线改变信仰”,在那个年代,正是“万元户”这个概念的出现,让周国忠这些个体户坚定了自身的选择,感觉到了创业的尊严;也让曾经或是跃跃欲试或是准备看笑话的旁观者们默默的放弃了从前的歧视与犹疑,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明天的个体户,下一站的万元户。

走进新时代

年,不仅有经济领域的《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还有政治思想领域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在当时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6月27日通过的这一历史性决议正式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两天后,胡耀邦接替华国锋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完全退出中央领导核心。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年的改革故事,反映出了世道人心的变化。

百度独家策划改革开放纪录片《人声鼎沸40年》。欲知风云变迁,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blog.hzbdfjk.com/sstx/4389.html